为南昌“智慧城市”装上“最强大脑”

 对南昌居民来说,这几年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:光纤宽带速度快多了、看病配药数字化了,还有校车监控、智慧校园、数字养老……一系列新技术应用,让生活越来越“智慧”。

2013年1月,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入选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(区、镇)试点;2015年4月,东湖区、高新区入选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(区、镇)试点,南昌以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智能化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新技术迅猛发展,提升了居民幸福感知。

不过,记者调查发现,因存在企业参与不足,信息共享不足和部门壁垒等问题,影响着“智慧南昌”建设。

应用不断深入

南昌电信从2013年开始着力进行智慧型城市类别转型。截至目前,建设了智慧红谷滩一个中心两个平台、三个子系统(城管、政务、综治),以及智慧西湖、南昌市12345市民热线等项目。

南昌移动、南昌联通也参与到智慧城市应用领域,实现掌上公交覆盖全市300余条公交线路;助力江铃打造“智行”车联网系统;在湾里区和新建区打造电动车防盗、智慧防控等项目。

此外,其他企业也开始分食“智慧南昌”蛋糕。江西育泊科技有限公司在红谷滩实施智慧停车项目。2016年7月,南昌市与九次方大数据达成产业合作协议,建成了南昌市“一站式”政务服务网,税务、公安、国土、社会保障等一批“金”字工程信息系统全面建成。

红谷滩世纪中央城是南昌市首个智慧社区,居民刘方感觉到“智慧城市”建设带来的便捷,家里没米了,微信一点,社区“云超市”就派人送货上门;出门在外,通过手机APP可远程操控自家房门……

部门存在壁垒

虽然南昌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,但对照发达城市和地区,各种新技术的出现,政企合作建设信息化城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

记者了解到,在一些可以由市场和企业参与的项目上,南昌市还未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,信息化城市建设项目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,在吸引企业、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还没有合适的模式,企业、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。

“当前南昌市缺乏统一的大数据管理部门,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、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能力不一,信息孤岛现象仍存在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一些部门还是“不愿共享”“不敢共享”“不能共享”。

目前,南昌公安、城管、交通都有各自的视频监控系统,一个部门要使用其他部门的视频需走流程,影响了处理速度。红谷滩新区在“智慧红谷滩”建设和运营期间,在与南昌市国土、规划、税务、公安等部门整合地理信息、法人、经济等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采集和整合了一些基础数据,但对接过程进展缓慢,效果不理想。

南昌市相关部门调查显示,南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不够,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尚未深入应用。在城市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、社会管理等民生服务,物流、金融及服务外包等政企合作都还需提升。

借鉴他山之石

对于智慧城市建设,南昌有良好的电子信息、VR产业基础,要快速超车可借鉴他山之石。“已到鹰潭市、杭州市、贵阳市实地调研,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,解决南昌面临的智慧城市建设难题。”南昌市相关负责人说。

杭州市在2017年1月成立了数据资源管理局,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“城市数据大脑”。2015年4月,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,目前已发展1500多家企业成为交易会员,接入225家优质数据源,共同推动政、企数据流通融合。鹰潭市积极推广NB-IoT(窄带物联网)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,以水电气表智能计量等领域为切入点,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

为此,民盟南昌市委会、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建议,南昌市抓住这次机构改革机遇,成立数据资源管理局,构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,对前期运行的相关部门数据系统做到兼容整合,避免随意性、短期性,从而实现部门之间、部门与社会之间的数据共享。同时,把大数据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,加快推动产业集聚,打造华东地区大数据交易中心、应用中心和创新中心;建设智慧政务、交通、医疗、环境、养老等重点智慧应用项目。(记者 余红举)

相关产品

评论